拋開過去,做你喜歡的自己:阿德勒的「勇氣」心理學

  重要的不是你有些什麼,而是如何運用你所擁有的東西。
  你不需要變得特別,只要接受現在的自己;
  你不必被過去羈絆,因為人生永遠都有選擇的可能性。

拋開過去,做你喜歡的自己:阿德勒的「勇氣」心理學

  當我們可以放下過去,以往的種種就不會再糾纏自己,
  我們和某些人相處的時空才不會凝滯在最糟的地方,而會重新開始流動,
  今天的這段時間,也不再是昨天的重複及延長。

  將此時此刻當成全新的開始,就會有許多新的發現,感受到不同的未來。

不受過去和他人支配的幸福之道

《被討厭的勇氣》岸見一郎 經典長銷作

本書特色

  1.岸見一郎為日本的阿德勒研究權威,本書為其經典代表作,出版以來一直廣獲迴響,無論做為人生勵志指南或是心理學入門讀本都恰如其分。

  2.本書架構清楚、文字淺近,將阿德勒心理學論點整合成精要明確的思想與行動體系,讓讀者得以免除見樹不見林的誤解疑惑,而能掌握箇中真義,並有效應用於生活。



  【放下過去→接受現在→選擇未來】

  從信唸到行動,阿德勒心理學指引出一條明確的路徑,
  讓你獲得真正的獨立與自由,也能與世界保持和諧的聯繫。

  誰都不能代替你過自己的人生,也不能代替你解決問題。
  事情發生時,我們無法將責任推給他人、環境、經歷或才能。

  但也因為這樣,我們才有活著的目的,
  如果一切都已被過去決定,我們就只有束手無策;
  當我們知道人生是自己創造的,自己才是人生的主角,
  就必須學習採取行動,讓改變就此發生。

  生命中沒有敵人,就代表無時無刻都必須配合別人,自然活得很不自由。

  太在意別人的觀感,或許贏得了所有人的喜歡,
  但這樣假裝或勉強自己,人生就會失去方向,也會給人無法信任的感覺。
  過你想過的生活,儘量不要被他人的想法干擾,也不必強求週遭的認同。
  你不必為了滿足別人的期望而活,而是該為自己主動選擇的人生好好負責。

  阿德勒心理學不談純粹的心理學,而是直接探討人際關係;
  它不只是理論,更是「心的態度」。


  阿德勒認為,我們不是由經驗所決定,而是由我們賦予經驗意義,再來決定自己。
  所以,我們應該關注未來的目的,而不是過去的原因;
  我們不需要改變自己,只要改變對自己的看法,從不同角度去發現新的亮點。

  當我們有勇氣接受自己、面對現實,才能做出適合的選擇,創造想要的未來。

  然而,做自己並非只是任性妄為,而是要尊重各自的選擇與差異,
  將自己與他人的課題分離,不要互相操控干涉。
  當我們有勇氣不再勉強自己、要求他人,
  才會擁有更自在的人際關係,彼此協助與鼓勵。

  日本阿德勒研究權威岸見一郎,以平實淺近的解說、穿插生活實例及哲學故事,
  引介阿德勒心理學的精要論點,並提出明確有力的行動指標,
  讓讀者得窺這項學說的概要面貌,進而卸除生命的負擔,
  找到不受過去和他人支配的幸福之道。

  【屬於所有人的心理學家 阿德勒 Alfred Adler(1870~1937)】

  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史蒂芬.柯維《與成功有約》、理察‧卡爾森《別為小事抓狂》……這些經典作品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來自「阿德勒心理學」的啟發影響。

  阿德勒與佛洛伊德、榮格並列為心理學三大巨擘,也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者。阿德勒主張人是不可分割的一個實體,所以他重視人格的整體觀、重視個體的 社會及人際關係,認為脫離了人的脈絡就無法充分瞭解人。阿德勒心理學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學說,為健全的人格與生活制定了明確的藍圖,並提出具體的 方法幫助我們達成目標。

  阿德勒就如同其學說,是個不受他人看法影響的人,也一直被評價為「名氣與成就不成正比」、「世間少見完全不在乎自我成果被剽竊」的人格者。比起同行專 家,他更傾向於和普通人對話,所以他不喜用專業術語、從不以高知識分子自居,而是努力以最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說明並不簡單的哲學、心理學或社會學思想。他 說:「我的心理學並不是『屬於專家的理論』,而是屬於所有人的。」

  【阿德勒心理學的人生行動指標】

  人生的意義,要靠自己給予
  即使被討厭,也要自由地活下去
  不害怕失敗,才能真正向前邁進
  所有的「自由」,都伴隨著相對而來的「責任」
  不要用「人生的謊言」來逃避自己的課題
  不要期待被體諒,而是要用語言直接表達
  人無法相互瞭解,所以更需要努力溝通
  拋掉過去,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
  抱持「樂觀」主義,而不是「樂天」主義
  從做得到的事開始,就是改變世界的起步……

  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我跟隨作者引介的阿德勒心理學觀點,一步一步地拿回自己生命的力量。這真的是一本讓人增長自信、更能引領我們自在而樂觀地揮灑生命創造力的好書。——醫師、身心靈作家 王怡仁

  常人總是習於觀看過去,考量他人眼光,追求極致的卓越,但阿德勒要你著眼未來,思考自己擁有什麼,並承認自己是個普通人。本書堪稱是阿德勒思想的入門 手冊,但在閱讀之餘,別忘了,最重要的,還是真的有勇氣嘗試去改變自己。——輔大哲學博士、熱門專欄部落格「人渣文本」作者 周偉航

  「要如何才能擁有對生命的熱情?」「要如何感受到幸福?」如果想知道答案,不妨透過本書,重新探索自己的早年回憶,調整出一個最適合自己的生命目標,自然能享受愉悅的lifestyle。 ——專業諮商心理師 林萃芬

  阿德勒學派在心理治療、兒童輔導、親職教育、教師效能上的貢獻,在在聞名於世。讀者讀完本書,應也會跟我一樣愛上它,若能在生活中實踐阿德勒的幾句名言,便可遇見心所嚮往的幸福。——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系教授  曾端真

讀者佳評

  ◎本書充滿許多即使不假裝,也能擁有良好人際關係、同時發揮自我的真實故事,並且教導我們如何尊重他人。如果你覺得現在的自己「活得很辛苦」,本書就是你最需要的。

  ◎阿德勒教我們抽絲剝繭,將自己與他人的「課題」一一分離,進而解開人生的謎團。這是一本「幫助我活下去」的人生指南,也顛覆了我過去對人際關係的觀念。

  ◎在岸見老師的著作中,這本書最容易閱讀、對我也最有幫助。它帶給我的省思是:如果與他人意見不同,也不要沉默不語,而是要努力向對方說明,就算被討厭也沒關係,因為那才是真正的自己。

  ◎這是一本絕佳入門書,不執著於理論,也避開了生僻的詞彙,非常適合父母或教育者閱讀並助益良多。阿德勒心理學能為這個時代的親子關係指引一個充滿生命力的方向。

 

內容連載  共8頁

【前言】「如何找到幸福?」──阿德勒心理學可以給你明確的答案

岸見一郎

▓平易近人,卻少為人知的心理學大師


在日本,提到心理學大師,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就是佛洛伊德及榮格,而與他們同屬一個時代的奧地利大師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卻不太為人所知。
 
阿德勒(一八七○~一九三七年)曾於一九○二年加入佛洛伊德的維也納精神分析協會,並成為核心成員之一,後因學說上的不合而退出。其後,他創建了與佛洛伊 德學說相對立的整體論(Holism)、目的論(finalism)等「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 Individualpsychologie)。之所以稱為「個體心理學」,是因阿德勒認為,人是不可分割的一個實體(in-dividu-um),應該 全面、而非片面地將人視為一個整體。不過,由於這個名稱很難傳達阿德勒的理念,因此現今都以他的名字作為代表,稱呼他的學說為「阿德勒心理學」。

阿 德勒一直對社會主義抱持關心,希望藉由政治改革達到社會改革的目的。但是,自從親眼目睹政治醜惡的現實面之後,他認為只有透過親子教養及教育,個人—— 不,全人類才有可能得到救贖。因此,他在維也納成立了兒童輔導中心,開始致力於兒童輔導的臨床活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身為戰敗國的奧地利百業荒廢, 兒童及青少年犯罪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也因為這樣的歷史環境,讓親子教養及教育變成阿德勒心理學的主要核心。

阿德勒認為,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應該要給予他們完全的信任,而不是用力量去壓制他們,>>>>
內容連載

今日66折  新書  排行榜  博客來選書  特價書區  讀者書評區   簡體書     外文書

本書分類:博客來>中文書>心理勵志> 大眾心理學

拋開過去,做你喜歡的自己:阿德勒的「勇氣」心理學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

拋開過去,做你喜歡的自己:阿德勒的「勇氣」心理學

アドラー心理學入門: よりよい人間関係のために


作者: 岸見一郎

岸見一郎

  哲學家,1956年生於京都,目前仍居住於此。高中時期便立志成為哲學家,就讀大學時更曾多次前往教授自宅與其論辯哲理,在京都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科 博士課程期滿後退學。除了専攻哲學(西洋古代哲學,特別是柏拉圖),更於1989年開始研究阿德勒心理學,發表多篇阿德勒心理學及古代哲學相關著作、並從 事演講活動,目前為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證心理師及顧問。譯有阿德勒的著作《個人心理學講義》、《人為何會罹患精神疾病?》,並著有《阿德勒:走過人生關 卡的心理學》、《被討厭的勇氣》等書。

 

目錄

【前言】 「如何找到幸福?」──阿德勒心理學可以給你一個明確的答案  岸見一郎

第一章  屬於所有人的心理學家——阿德勒其人其事
【瞭解他的生平】
【瞭解他的人格】

第二章  勇氣,是人類獲得幸福的根基——阿德勒心理學的親子教養與教育
【親子教養與教育的目標】
行動和心理上,都要達成明確的目標
生活型態是——「我們對自己及世界的定義」
不是不能改變,是人自己決定不要改變
我是有能力的,而且人人都是我的夥伴
【人際關係的觀點】
從人際關係中,才能觀察出個人行為的意義
【決定行為的「目的論」】
目的論──「去處」比「來處」更重要
行為目的——引起他人注意
行為目的——挑起權力鬥爭
關心未來的目的,不要在意過去的原因
【如何因應孩子的不當行為】
不懲罰,讓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
當孩子自認無能,會以報復作為誇耀
無視問題行為,轉而關注適當的行為
不稱讚,別讓孩子依賴父母的肯定
【遭到挫敗的勇氣】
「追求卓越」和「自卑感」,是人類共有的心理現象
「優越情結」和「自卑情結」,則是病態的產物
你現在就很好了,不需要「變得特別」
【如何讓孩子重獲勇氣】
用鼓勵取代稱讚,只要共享喜悅、表達感謝
肯定孩子的存在,就是最好的「鼓勵」
【課題的分離】
在解決問題之前,先確定「這是誰的課題」
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才能升級成共同課題
自己的課題,必須自己承擔行為的後果
只要從旁守護,不要過度干涉

第三章  接受現在的自己,重視對等的關係——橫向連結與健康的人格
【每個人都是對等的存在】
壓制與干涉代表什麼樣的人際關係?
認為溝通無效的人,一開始就沒有溝通的意願
【競爭的縱向關係】
縱向關係:上對下、有能對無能的判斷評估
橫向關係:人無優劣,只是責任和目標不同
人類是向「前」進,不是向「上」爬
【協力的橫向關係】
在橫向連結裡,才能互相協助與鼓勵
在對等存在中,無需炫耀優秀或證明自己
【讓自己幸福的三個要件】
接納自我——改變對自己的看法
信賴他人——這個世界並不危險
貢獻他人——懂得付出、給予回饋
【為他人著想的共同體意識】
人最根本的理想就是擁有「歸屬感」
「社會意識」也可能被濫用為強制的工具

第四章  只有自己能夠決定自己——阿德勒心理學的基礎源起
【希臘哲學與阿德勒】
柏拉圖——「真正原因」與「次要原因」
亞里斯多德——「四因說」
阿德勒——孩子被寵壞是「結果」還是「目的」?
【行為目的之善】
在希臘語中,「善」的意義是指「有益處」
不能無視於狀況,便決定什麼是「絕對的價值」
【人只活在自我定義的世界】
人都是依從自己的關心去瞭解世界
每個人私自的感受,並沒有對錯之分
有用的鼓勵,要存在於對方構築的現實中
【反對決定論】
自卑情結是逃避人生課題的藉口
我門無法從經驗或條件來判斷一個人
【一切由自己決定】
既然生而為人,就永遠都有其他的生存方式
人在所有情境中都有選擇的可能性
【個人的主體性】
個人的解釋和運用,才是最有意義的關鍵
不是做不到(cannot),而是不想做(will not)

第五章  人生,就是對自己負責——阿德勒心理學的人生行動指標
人生的意義,要靠自己去給予
即使被討厭,也要自由地活下去
不害怕失敗,才能真正向前邁進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為滿足他人的期望而活
所有的「自由」,都伴隨相對而來的「責任」
不要用「人生的謊言」來逃避自己的課題
寬容看待差異,他人也不必滿足我的期望
真正的自立,也包括在能力不及時尋求協助
不要期待被體諒,而是要用語言直接表達
人無法相互瞭解,所以更需要努力溝通
拋掉過去,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
抱持「樂觀」主義,而不是「樂天」主義
從做得到的事開始,就是改變世界的起步

今日66折  新書  排行榜  博客來選書  特價書區  讀者書評區   簡體書     外文書

本書分類:博客來>中文書>心理勵志> 大眾心理學

練習當好命人:別再為小事抓狂系列全新改版

練習當好命人:別再為小事抓狂系列全新改版

沒什麼事能真的讓天塌下來! 許多「不得了的大事」都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只要轉念,面對人生的許多沮喪時刻, 都能找到支持的力量,享受全新的正向視野。 你可以藉由練習來調整自己的念頭,改變自...more

你是盡責憂慮者嗎?:別再杞人憂天,找回平靜人生

你是盡責憂慮者嗎?:別再杞人憂天,找回平靜人生

★亞馬遜網站四顆半星評價 擔心找不到好伴侶、擔心會被炒魷魚、擔心小孩學壞…… 你覺得憂慮是自己的責任嗎? 如果不憂慮,你就感到愧疚,認為自己沒有責任感?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你或許正深陷一...more

與情緒和解:在衝突中做出明智選擇,維持和諧的關係

與情緒和解:在衝突中做出明智選擇,維持和諧的關係

面對衝突或讓人會抓狂的處境時,你是選擇壓抑還是立即爆發? 除了這兩個選項,其實有更明智、更能解決問題的抉擇! 瞭解自己是哪一型的反應者,選擇適當的應對方式,你將發現: 溝通能力增強、懂得修...more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

道德之刃 凝聚人心,亦使人目盲。 每個人在談到心中視為神聖的目標時,都是目盲得無法視物。  為什麼(自己以外的)每個人都好像是偽君子?  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more

【心理勵志新書上架】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岸見一郎 阿德勒心理學
    全站熱搜

    柳橙與橘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