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經說過:「我這輩子其實並沒有活在猶太大屠殺的陰影底下。」爸爸少年時代在歐洲的遭遇離奇驚人,但那些經歷 並沒有改變他的為人,並非它們沒有造成重大的影響,影響噹然深重,但少年時代一連串的苦難沒有界定他的人生,是他界定了那些苦難。這些經歷只是拂去年少時 代可以以自我為中心的奢侈,揭露他真正的品德性格。 ——史黛西.雷森.韋爾方(Stacy Leyson Wilfong)



萊昂.雷森名列「辛德勒名單」編號289,是名單上唯一的孩童。

一九三九年,納粹德軍入侵波蘭,九歲的小雷森不明白平靜的生活為何瞬間變了調。雷森一家先是被迫遷往簡陋的猶太區,而後被驅趕到集中營,生活只剩下饑餓和恐懼。他眼睜睜看著向來志得意滿的父親遭受納粹施暴,而二哥就在家人面前被強行押走。

而後,雷森和家人以及其他一千多名猶太人在納粹商人辛德勒奔走下,被列在「辛德勒的名單」上而得以保住性命。

最黑暗的時代可以挑起人性最惡劣的一面──也可以激發最美好的一面。二戰歷時六年,雷森經歷了任何孩子所不該經歷的失學、恐懼、飢餓與殘酷;所幸那最珍貴的東西並未被剝奪——對抗逆境的韌性與勇氣。

雷森熬過了這一切。半個多世紀後,八十高齡的他寫下這段經歷,提醒我們戰爭之惡,以及人性的光輝與力量。

奧斯卡.辛德勒

辛德勒名單:木箱上的男孩    繼續閱讀 〉〉〉〉

爸爸自有方法抵抗納粹,幫助我們 撐下去。他不惜做違法的事,暗中替利波華街玻璃廠工作,直接領取現金。有一天,他被派去對面利波華街四號的搪瓷廠,戰前他偶爾也會到那裡修理工具設備。工 廠的新老闆是一名納粹,想打開一個保險箱,爸爸沒有多問細節,只是拿出正確的工具,三兩下就撬開了保險箱。結果這竟是他做過最棒的一件事,因為怎麼也沒想 到,這個納粹居然給了他一份工作。

我經常好奇思索爸爸當時在想什麼。他覺得鬆了一口氣嗎?或者只是換來另一種焦慮的心情,不知道這個納粹接下來會叫他做什麼?他明知一毛薪水都拿不到,賺的 錢會直接進入納粹的手中,也就是說,幹這份差事等於做白工。但這份工作也是一個保護自己和家人的機會,或許必要時,有人會擋在他和接下來上門的納粹中間。 值得一試,反正也根本不能拒絕。也許他感覺這個納粹還有一點正義感,也許他早已心灰意懶,只想抓住這一絲活命的希望,因此才想:乖乖聽話,不要惹事,展現 長處,想辦法活下去。

不論動機為何,爸爸當場接受了這份工作,在這麼做的同時,也造成了一個難以想像的影響。

他所撬開的保險箱主人、剛剛僱用他的納粹商人,就是奧斯卡.辛德勒。

繼續閱讀 〉〉〉〉

戰爭可以剝奪童年,卻無法剝奪這男孩的意志與勇氣《辛德勒名單:木箱上的男孩》
【博客來19週年慶,全面75折起】Action Together│有志一同‧讀來讀往!
【博客來選書‧年中觀察報告】讀者最愛哪本?作者有話要說?選書年中回顧,喜歡的錯過的,一次看夠!

作者簡介



  「辛德勒名單」最年輕的倖存者,當時他年僅十三歲。

  雷森在年二戰結束後與家人移居美國(一家七口只剩五口,兩個哥哥喪命),在辛德勒工廠的工作經驗,奠定了他主修工業藝術的基礎,而後攻讀教育碩士,在中學教書三十九年。

  雷森在美國低調生活了半個多世紀,很少向人提起年少時的遭遇,直至一九九三年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上映,他才開始接受訪問並公開演講。他認為自己既然獲賜了第二次生命,就應該好好走下去。

  雷森在一九九七年受訪時曾說:「我並沒有活在大屠殺的陰影下。我沒有將恐懼帶給我的孩子,我讓他們享受自由和無懼。」

  二○一一年,雷森獲頒查普曼大學人文榮譽博士。

  二○一二年,雷森與兩位共同作者完成《辛德勒名單:木箱上的男孩》,卻在二○一三年一月病逝,未能看到本書出版。

共同作者/瑪麗蓮.哈蘭博士 (Marilyn J. Harran)

  查普曼大學猶太大屠殺教育羅傑斯中心第一任主任,目前在該中心教授宗教與歷史。著作豐富,二○○八年獲頒「安妮.法蘭克精神獎」(該獎為暢銷經典《安妮日記》作者安妮.法蘭克後人成立的基金會所頒發)。

共同作者/伊麗莎白.雷森 (Elisabeth B. Leyson)

  與萊昂.雷森結褵四十七年,曾在加州富勒頓學院擔任英語教授與行政主管,二○○五年退休。

 

辛德勒名單:木箱上的男孩辛德勒名單:木箱上的男孩

arrow
arrow

    柳橙與橘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