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976601_34619373_0(編者按:很多同修會問,就是分分鐘覺知了又能怎樣?作為一位哲學博士的南傳法師,不帶哲理不用名相的用自身經驗性的語言告訴我們,什麼是實修實證者對覺知發展後的詮釋,對於建立修行信心是很受益的開示,珍惜之。。。)

----德寶禪師

覺知力隨著禪修發展時,你的整個人生體驗亦會改變,你活著的感受,亦即意識感覺本身會變得清晰明確,不再會因關注事物而不知不覺,而是一個可被持續知覺的東西。
  

經過的每一片刻都會各自顯現,它們不再混淆不清。沒有片刻的經驗被掩飾,也沒有經驗被標誌為「普通的」,所有片刻間的經驗看起來都很活躍、明亮和特別,你 不再把自己的經驗在心內分門別類,描述與解釋被棄置一旁,讓每一片刻可各自為自己言說,你則老實地聆聽著它要說的話,聆聽時就好像是第一次聽到一樣。當你 的禪修真的有力時,它亦會變得持久。你連續不斷地留意觀察呼吸與每一個心理現象,你感到越來越穩定,越來越能令心隨時停泊在樸實而單純的當下經驗上。

  

一旦你的心免受思想束縛,它會變得十分清醒,並安住於全然單純的覺知之中,這覺知無法可被充分描述,文字並不足夠,它只可被體驗。


呼吸不再只是呼吸,它不再是你曾經熟悉的靜態呼吸概念,你不再僅僅視之為一連串的呼吸,它不再是些無關重要的單調感受,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不斷改變的過程,它生氣勃勃、引人入勝。它不再是時間中發生的事,而被視為當下的片刻本身,時間被認為是一種概念,而不是一種經驗到的事實。

  

這是簡單化的基本覺知,當中已被去除一切無關的細節。它的基礎是當刻活生生的流動,明顯地富有現實感覺特色;你確實地知道這是真的,可說比你過去的任何經驗更加真。一旦獲得這種絕對確定的洞察,你便擁有一個新的有力觀察點、一個新的標準,可用來衡量你的一切經驗。


經過這次洞察後,你會清楚地看到那些自己在單獨參與純粹現象時的片刻,也會看到那些自己以某些心態介入、干擾著現象時的片刻。


你會觀察到自心,正以某些評論、陳舊的印象與個人意見等扭曲著現實。無論做什麼,你都會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對於自己錯過現實的方式,你會變得越來越敏感.

 

而且,你會被吸引,趨向簡單、客觀的視察方式,不會對現實稍作加減。你變成了一位知覺非常敏銳的人,依此有利條件,一切都會被看得清清楚楚,無數的身心活動亦會細節鮮明地顯現出來。


你留意地觀察著呼吸不停的起起伏伏,你觀察到的身體感覺與活動,就好像一條不會停息、無窮無盡的河流一樣;當你審視唸唸相續的思想與感受時,你又會感到時 間穩步前進的迴響節奏。此外,在所有這些不停的活動之中,並沒有觀察者(Watcher),只有觀察(Watching)本身。

  

在這種覺知狀態中,沒有事物在兩個連續的剎那間可以保持不變,每一感知經驗都在不停地轉變,一切事物皆會生起、衰老與死亡,可以說無一例外。你醒覺到自己 的生命在不停改變,你回顧周圍,發覺每一事物皆在不斷變遷、流動,每一事物,每一事物,每一事物……都在升起、落下,增強、減弱,出現、消失。


生命裡的一切,從極之微細的到太平洋那麼大的東西,其內的每一部分都在持續變動。你洞察到天地萬物就像一條流動著的經驗大河,你最珍愛的財物在悄悄離開, 你的生命也是一樣。可是,沒有理由為這無常而悲傷的,你站在那裡,嚇得不能動彈,注視著這飛奔不停的活動,你的反應是一種驚奇的喜悅,一切都在移動、舞 動,並且充滿生命。

  
當你繼續觀察這些改變時,你瞭解到所有一切是如何配合在一起,你也覺察到所有心理、感覺與感情現象間的緊密聯繫。你觀察到一個思想引發起另一個思想,你看 到破壞所引起的情緒反應、感受所引起的思潮。行動、思想、感受與慾望等,你瞭解到它們一切皆在因果的微妙結構中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你看見愉快的經驗生起與 消失,也知道它們是不會持久的;你看見苦痛不請自來,也看見自己焦急地掙紮著想把它拋開;你也看見自己的失敗。這一切皆一次又一次地重複發生,當你站在一 旁靜觀它們運作時自會領悟。

  

從這人生實驗室中,一個內心無懈可擊的結論會自己彈出,讓你知道:生命實有令人失望與挫敗的標誌,而你也清楚知道其原因所在。這些反應皆源於:

(一)你無力取得你想要的東西,

(二)你恐懼失去你已擁有的東西,以及(三)你貪得無厭、永不滿足的習性。這些都不再是理論性的概念,你已親身體驗過,知道它們是真的。


你感知到自己的恐懼,以及面對生死時的根本不安穩。這極度深切的壓力(緊張)可一直追溯到思想的根部,並使全部生命成為一種掙扎。


你觀看著自己在焦慮地摸索,惶恐地在流沙中亂抓,希望可以抓到任何可以牢牢握住的東西,而你發覺沒有東西可以握得住、沒有東西是不變的。

  

你明白到失落與悲傷的痛苦,你發覺自己要在日常生活中,日復日地被迫要適應痛苦的新發展,你目睹日常生活過程中所固有的壓力與衝突,而你也瞭解到,自己的 大多數顧慮皆淺薄不堪,你觀看著痛苦、疾病、衰老與死亡的進展,你學識驚訝地讚歎:這些恐怖事情其實並不可怕,它們只不過是現實(Reality)而已。

  
通過對自己生命的負面進行透徹之研究,你深切地瞭解「苦(Dukkha)」── 所有生存皆不能令人滿意的性質。你開始在人生的所有層面中知覺到「苦」,從最明顯的到最微細的皆然。


你明白到執取與苦惱的因果關係,無論你執取任何東西,苦痛都會無法避免地尾隨而至。一旦熟悉了慾望的整個動態,你會對它敏感起來,你知道它從哪裡生起,在何時生起,以及如何影響著你,你旁觀著它的反覆運作,透過每一個感官通道表現出來,控制著心並使意識成為它的奴隸。

  
在每次愉快的經驗中,你看到自己的渴愛與依戀執著出現;在不愉快的經驗中,你看到自己的強力抗拒;而你不會妨礙這些現象發生,你只是觀看著它們,你知道它們不過是人的思緒而已。

你想尋找自稱為「我」的東西,但你發現到的是一個軀體,以及你如何認同此袋皮包骨為「自我」的意識。進一步尋找,你發現到各式各樣的心理現象,例如情緒、思維模式與種種意見,以及你如何認同每一心理現象為「自我」的意識。


你看到自己越來越想擁有、保護與防衛這些令人憐憫的東西,也自知那是多麼的瘋狂、愚昧。你暴躁地在這些東西之中到處翻尋、搜索,不斷尋找「自我」;當你徹底追究下去,查看每一個角落和罅隙,不斷追尋「自我」時,那些東西仍繼續旋轉不休。

  
你什麼也找不到。在這身心集合體內持續不斷的經驗流轉中,你所能找到的,只有數不清的客觀過程(Impersonal Processes),它們皆各自隨已逝去的過程為因緣而生起,沒有固定不變的「自我」被發現,一切都是過程,你發現思想,卻找不到思想的人;你發現情緒與慾望,卻找不到實行的人,房子本身是空的,也沒有人在家。

  
至此你對「自我」的觀點徹底改變了,你開始看待自己有如報紙上的相片一樣,以肉眼看時,相片有一明確的肖像;當用放大鏡看時,它卻全部分解為複雜的點狀結構。同樣地,在靜觀力的透視下,「自我」、「我」或「任何存在」的感覺都會溶解並失去其堅實性。

隨著內觀禪修的進展,你會上升至某一點,瞥見(頓悟)三法印(存在共有的三個特性)── 無常、苦、無我,有力地燒燬諸種顛倒見解。你鮮明地體驗到生命的無常、人生是苦的性質、以及無我的實相。你如是生動、確實地體會到這些特性後,突然醒悟到渴愛、執著與抗拒實全無意義。

 

就在這意義深遠的片刻明淨之中,我們的意識轉化了,「自我」的實體消失了,剩下來的只有無窮無盡的、互相聯繫的、非個人的(Non-personal)現 象,它們緣生緣滅地不斷變化著。渴愛熄滅了,重擔消除了。餘下的只有輕鬆自在、毫不費力的流動,沒有絲毫抗拒或壓力的痕跡;餘下的只有安寧,可喜的涅槃與 無生(The Uncreated)[1]終於實現了。

----德寶禪師 (斯里蘭卡)

 

-------------------------------------------------------------------------------------------------- 德宝法师

德寶法師簡介

德寶法師(Bhante Henepola Gunaratana)是斯里蘭卡人,生於1927年,十二歲時在斯里蘭卡的瑪蘭德尼雅(Malandeniya)出家為僧,到1947年二十歲時,在康提(Kandy)受具足戒〔2〕。他畢業於金趴哈(Gumpaha)的維迪雅錫卡拉專科學校(Vidyasekhara JuniorCollege)、卡蘭尼雅(Kelaniya)的維迪雅蘭卡拉學院(Vidyalankara College),以及可倫坡(Colombo)的佛教弘 法學院(Buddhist Missionary College)。其後,他接受摩訶菩提協會( Mahabodhi Society)的邀請到外國進行弘法工作,曾在印度逗留五年,為桑奇(Sanchi)、德里(Delhi)與孟買(Bombay)等地的賤民 (Harijana)服務,賤民是印度社會中地位最低下的「不可接觸階層」。之後,他在馬來西亞弘法十年,擔任SA佛教協會 (SasanaAbhivurdhiwardhana Society)與馬來西亞佛教青年聯合會(Buddhist Youth Federation ofMalaysia)的宗教顧問。他曾在吉崇迪爾學校(Kishon Dial School)與寺院路女子學校(Temple Road Girls' School)教書,並曾擔任吉隆坡佛學院(Buddhist Institute of KualaLumpur)院長。


在SS佛學會(Sasana Sevaka Society)的邀請下,他於1968年到了美國,擔任華盛頓佛寺協會(Buddhist Vihara Society of Washington, D.C.)的主任祕書。1980年,他被任命為該協會的會長。由1968至1988年任職佛寺協會期間,他除了教授佛法課程之外,還指導密集禪修,並到世 界各地巡迴演講,足跡遍及美國、加拿大、歐洲、澳洲、紐西蘭、非洲與亞洲等地。此外,從1973至1988年間,德寶法師也曾擔任美國大學 (American University)的佛教教士(Buddhist Chaplain)。


他奮學不倦,在學術研究上取得了美國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也曾分別在美國大學、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與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教授佛學課程。他著作的書籍與文章在馬來西亞、印度、斯里蘭卡與美國等地都有出版。本書《佛教禪修直解》,即《Mindfulness in Plain English》已經被翻譯為多國語言,並在世界各地出版。此書的泰文節譯本,還被選為泰國高中課程的教材,在泰國各中學裡傳授。


德寶法師從1982年起就擔任禪修學會(Bhavana Society)的會長,那是一座位於美國西維珍尼亞(West Virginia)州森林裡,靠近仙那度山谷(Shenandoah Valley)的寺院與密集禪修中心,由他與馬修.弗裡克斯坦(Matthew Flickstein)共同創辦。德寶法師就住在禪修學會裡,他在那裡為比丘與比丘尼進行剃度儀式與訓練,並提供定期的密集禪修課程與普羅大眾。他也經常巡迴世界各地演講,並且指導密集禪修。

在2000年中,德寶法師獲得一項殊榮,他的母校維迪雅蘭卡拉學院給他頒贈了終生傑出成就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2e4ba4d0101c1l5.html

arrow
arrow

    柳橙與橘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