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太陽補維生素D?豔陽當空 夏日不宜
|
2012/08/05 |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
老人家拚命補鈣,忽略補充維生素D,恐降低鈣的吸收而致血液中鈣、磷不平衡,造成抽筋、肌肉無力。台大營養學博士汪曉琪說,適度曬太陽有助身體維生素D合成,但豔陽易曬傷皮膚,從飲食中補充維生素D為較佳方式,不建議直接曝曬在強烈紫外線下。 台大營養學博士汪曉琪表示,一般人對維生素D,常直接聯想與鈣質吸收有關,然而,維生素D還有許多重要的生理功能,特別是在維持神經、肌肉與免疫系統的正 常的功能。許多國外研究顯示,長期維生素D不足,婦女易有慢性疼痛;老人家維生素D過低,可能導致免疫力低下、憂鬱症及其他精神疾病;部分癌症、糖尿病、 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皆有維生素D不足現象,顯示維生素D 可能與心血管疾病、神經炎、癌症有關連。 抽血可檢測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當每cc血液低於20奈克(ng)稱為缺乏,但常規抽血檢查,幾乎不會驗維生素D濃度;加上長時間缺乏才可能引發疾病,多數人易維生素D攝取不足而自知。 汪曉琪說,「身體缺乏維生素D,不會馬上產生症狀,而是長期影響。」身體組織細胞有許多感應維生素D受體,一旦長期缺乏維生素D,易致疾病發生,尤其老人、小孩、孕婦及發育中的青少年,應每天補充足夠維生素D。 曬太陽皮膚皮脂腺會分泌「7-脫氫膽固醇」,陽光照射後,會形成維生素D前驅物,幫助體內合成維生素D,陽光雖有助維生素D合成,但稍有不慎,紫外線不只 會曬傷,還可能增加皮膚癌風險。汪曉琪提醒,避開上午10時至下午3時紫外線強烈時段,建議上午9時前、下午4時後,走路運動曬太陽10至15分鐘,增加 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 另外,維生素D亦能透過飲食補充。汪曉琪提醒,衛生署對成人維生素D的建議攝取量為每天5至10微克,一般而言,51歲以下者,每日建議量為5微克,相當 於200IU;孕婦及年逾51歲者,每日攝取量為10微克,相當400IU。奶、蛋、菇類、豆製品、肉、魚、小魚乾等許多食物雖含維生素D,但因含量有 限,如一顆雞蛋的維生素D僅10IU,想透過食物達到每日建議量並不容易。汪曉琪建議,必要時選擇可信賴的品牌,額外攝取維生素D膠囊或口嚼錠,提供身體 維生素D所需的量,在紫外線危險級的夏日,維生素D吃的比曬的安全!。 【2012/08/05 聯合報】 |
留言列表